近年来,以清朝宫廷为背景的影视作品可谓风靡一时,康熙、雍正、乾隆这几位帝王的故事被反复搬上银幕,几乎达到了八百遍的翻拍频率。在这些影视作品中,但凡展现皇室举行盛大活动的场景,必定极尽奢华之能事,动辄出现成千上万的士兵列队护卫,将皇室成员里三层外三层地保护起来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,莫过于那些威风凛凛的皇帝贴身侍卫。那么配资好评配资门户,历史上真实的清朝侍卫生活,真的如同电视剧中演绎的那般光鲜亮丽吗?
2012年,故宫出版社推出了一部珍贵的史料著作《晚清侍卫追忆录》,作者富察·建功出身于镶蓝旗世家。这部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口述的形式,生动记录了作者的太姥爷和大姥爷作为晚清宫廷侍卫的亲身经历。今天,就让我们跟随这些珍贵的文字,一窥清朝侍卫的真实生活图景。
展开剩余68%富察·建功的太姥爷名叫富察·阿巴力翰,大姥爷名为富察·多尔济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位大姥爷还曾在溥仪的自传《我的前半生》中被提及,足见其家族在清廷中确实拥有相当的地位。说起富察这个姓氏,熟悉清史的人都不会陌生。这是女真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,位列满族八大姓。历史上,乾隆皇帝深爱的孝贤纯皇后就出自富察氏,道光帝的恬嫔也是富察家的女儿。不过到了阿巴力翰这一代,富察氏家族的荣光已大不如前。
阿巴力翰的仕途是从最低等的侍卫开始的。但在1861年的辛酉政变中,他因立下大功而获得皇帝赏识,被擢升为景运门侍卫。这个职位虽然只是二等侍卫,却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。景运门地处紫禁城的交通要道,所有文武百官都必须从此经过,因此这里的侍卫往往能获得不少油水。然而,这些额外收入并非唾手可得。每天经过景运门的官员不计其数,侍卫们必须在瞬间通过服饰判断来者的身份地位,同时还要熟记每位官员的相貌、姓名和背景。一旦认错人,轻则受罚,重则可能丢掉性命,这是他们面临的第一个严峻挑战。
第二个难题则更为实际——如厕问题。守门侍卫必须时刻坚守岗位,不得擅离职守。但人有三急,这由不得个人意志。据说最初没有解决办法时,甚至有侍卫被迫尿湿裤子。后来他们想出一个权宜之计:在最近的值庐(类似值班室)里偷偷放置一个木桶作为恭桶使用)。这也是古代将上厕所称为出恭的由来之一。
第三个困扰来自慈禧太后的特殊规定:禁止侍卫打呼噜。这位权倾朝野的太后认为,打呼噜是对神明的不敬。为了解决这个生理难题,侍卫们想出了一个奇特的办法:在睡觉时含着一片竹板。一旦开始打呼噜,竹板就会刺激喉咙将人呛醒。想象一下,在疲惫不堪时还要忍受这样的睡眠方式,实在令人同情。
此外,侍卫们还要应对季节性的困扰。夏天,紫禁城内随处可见的储水大缸成为蚊虫滋生的温床。侍卫们不得不定期向缸中投放海盐来灭蚊。而到了寒冬时节,他们则会在这些大缸下生火取暖,想方设法改善艰苦的工作环境。
作为紫禁城这个庞大权力中心的一份子配资好评配资门户,侍卫们承担着看似简单实则充满挑战的工作。随着1912年溥仪退位,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宣告终结,这些曾经守护皇权的侍卫们,也渐渐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。回望这段历史,不禁让人感慨万千。通过《晚清侍卫追忆录》这些珍贵的个人记忆,我们得以窥见那个远去时代最真实的生活细节,远比影视剧中的演绎更加生动而深刻。
发布于:天津市尊富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